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> 第231章孔子从军记

第231章孔子从军记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这个时代,士兵的地位太低了,正所谓好男不当兵,好铁不打钉。除了无业流民,罪犯当兵之外,没有人愿意当兵。而读书人更不愿意当兵,宁肯在家中啃老,宁肯青楼中泡美女,也是不愿意上战场为国效力。

需要扭转社会风气,树立重军思想,此时树立正面典型,树立模范很重要。

而此时赵朴搬出了孔子从军记。

孔子的地位很高,哪怕是在野蛮的时期,再为暴戾的君王,也是尊敬孔子,拜孔庙。元朝如此,后世的清朝也是如此。

孔子,也是唯一没有当皇帝,却是有皇帝称号的人。

周敬王四十一年(公元前479年),孔子去世,弟子心丧三年,庐于墓旁者百余室,因名其地为“孔里”,并各植树一棵。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,为名相、博士、大儒。台湾之孔垂长先生,为其79代嫡孙。孔子是教育家、亦是政治家,孔子去世后,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。不断追封追谥。

西汉元始元年(公元元年),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“褒成宣尼公”“褒成”褒奖其功劳,“宣尼”是谥号。“公”是爵位。

北魏太和十六年(公元492年),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“文圣尼父”。“文圣”是尊号。“尼父”是敬称。

北周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,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“邹国公”,“邹”是国名,“公”是爵位。

隋开皇元年(公元581年),文帝杨坚称孔子为“先师尼父”;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,高宗李治赠孔子为“太师”,“太师”为官位。

武周天绶元年(公元690年)。武则天封孔子为“隆道公”。“隆道”是封号,“公”是爵位。

唐开元二十七年(公元739年),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“文宣王”。“文宣”为谥号,“王”是爵位。这儿的“王”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。而是周天子“武王”“成王”的王。

宋仁宗至和二年(1055年)改文宣公为衍圣公,后代相沿不改。

西夏仁宗三年(公元1146年)三月,西夏仁宗颁布诏令:“尊孔子为文宣帝,令州郡悉立庙祀,殿庭宏敞。并如帝制。”(据《宋史?夏国传》和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记载)这一封号是给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人的。

元朝大德十一年(1307年)成宗加衔“大成至圣文宣王”。

明朝世宗嘉靖九年(1530年)尊“至圣先师”。

清朝顺治二年(1645年)世祖尊“大成至圣文宣先师”。

中华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国民政府尊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

在这个时代,孔子是至高无上的,借助孔子的名声打广告,最好不过了。

而此刻,赵朴搬出孔子从军记。意思在鼓励读书人参军,提高武备学堂的知名度,多招收一些学员,总不能一直阿猫阿狗三五个。

“《周礼?保氏》:“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:一曰五礼,二曰六乐,三曰五射,四曰五驭,五曰六书,六曰九数。儒生之道,仅仅是知晓大道理,知晓治国之道,是不够的;还需要精于武备,精于骑射,精于战场厮杀之学!”

“唯有尚武,才能保国,无武必危,唯武必亡,以战止战,仁者无敌,这才是儒家之道的精髓!”

“我朝,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士大夫当为国之脊梁,撑起天下危局。然则,国破山河碎的时刻,投降金军,甘为走狗者,大有人在;以头抢地,跳河自杀者,保全名节者,大有人在。前者是文贼,后者是腐儒。文贼为国之害虫,腐儒为蛀虫,这都是假儒,而不是真儒!”

“真儒者,唯有孔子。当年齐国大军压境的时刻,孔子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,不会以头抢地,成全名节,而是会拿起手中的戈矛,守着城墙,上战场野战,击退敌军。”

“如今的大宋,与当年的鲁国何曾相似?尔等可愿意跟谁孔子的足迹,成就真儒!?”赵朴大声喝道。

“愿意!”

台下的学员,也是齐声欢呼。

这些学员,原本多是落地的书生,蒙学了几年,连秀才也考不上,或是勉强考上秀才,进军仕途无望,又没有关系进入衙门。在乡党之间,当教书先生,又有些不甘心。

在武备学堂,颁布了招生广告的时候,他们报名参加。

而参加武备学堂,也是带有几分投机色彩,毕竟祭酒乃是当今皇上,不管怎么说,加入了武备学堂,也算是天子门生。不论是水分有多大,至少在同窗面前,可以吹嘘一番,满足一点虚荣心。

而在他们报名之后,都是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父母,或是同窗的讥笑,这让他们很没有面子。

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中,兴致也一直不高。

直到这一刻,他们才发现,原来他们是这样的伟大,是一步步走向真儒,一步步向孔圣人靠齐。

而身边的那些同窗,虽然有的学问比他们高,有的还有功名,甚至有一些入仕为官。可是他们却是腐儒,手无缚鸡之力,在金军打来时,只能是从贼,或是自杀。

这一刻,武备学堂的学员,隐隐有种骄傲之感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